走過 失敗 的 五個小撇步 — 讓 挫折 成為你的 成長動力

失敗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學業、事業還是情感上,失敗幾乎無處不在。然而,許多人對失敗的恐懼往往會使他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裹足不前。面對失敗,筆者希望探討如何以更積極和健康的心態來看待它,從而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文:Haylette Cheng

根據澳洲社會工作者 Michael White(2002),「敘事治療」幫助人們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故事,並將情緒困擾視為獨立於自我的存在。這種方法不僅減少了自責感,還促進了更健康的自我認同。分享個人故事和經歷(包括失敗)不僅能夠表達情感,還能吸引他人的共鳴和理解,從而減少孤獨感。

Mary 就讀商科,剛讀了大學半年,最近在期末考試中失手,表現未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沙利文博士(Dr. Martin Seligman) 提出,從失敗當中學習有五個步驟,在過程中可培養出樂觀心態,能夠更快走出挫折的困境。 因此,Mary若能成功轉化這次學業不順的經歷,便能促進韌性和恢復力。

(編按:圖片為網上圖片,並非當事人。)

經歷失敗、學習 認識失敗 方法一:接納自己的情感

Mary 感到 失落 和 沮喪 是非常正常的反應。首先,她需要接納自己的情感,理解這些感受不僅是她個人的經歷,也是許多人在面對失敗時會經歷的普遍反應。接納這些情感能幫助 Mary 更好地處理內心的掙扎,並為未來的應對做好準備。她可以在這段時間允許自己感到難過,不必強迫自己立即振作起來。

學習 認識失敗 方法二:重新思考失敗的意義

對 Mary 來說,這次失敗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她可以反思這次考試中出現的問題,並將其視為 成長 的一部分。每一次的失敗都能教會她如何改進學習方法,這樣的思考能激勵她在未來更努力,並尋找適合自己的 學習策略。

學習 認識失敗 秘訣三:鼓勵尋求支持

Mary 不必孤軍奮鬥,尋求支持是她應對失敗的重要步驟。她可以向老師請教,了解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具體問題,或者與同學分享她的感受,聽取他們的建議和經驗。這樣的交流不僅能減輕她的負擔,還能幫助她獲得不同的觀點,促進自我反思和改進。

學習 認識失敗 秘訣四:鍛鍊心理韌性

為了提升自己的 心理韌性,Mary 可以開始設定小目標。例如,她可以將 大型學習任務 分解為 更小的步驟,逐步完成。這樣的做法能幫助她感受到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此外,Mary還可以通過積極自我對話和練習正念,來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讓自己在未來的挑戰中更具韌性。

學習 認識失敗 秘訣五: 建立自我同情心

最終,Mary 需要對自己 施以同情。在經歷這次失敗後,她可能會對自己過於苛刻,但理解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情況能幫助她減少內心的焦慮和壓力。Mary 應該學會對自己的過錯表示理解和關懷,這樣能讓她在面對挑戰時保持冷靜和理智,並為未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正確地面對 失敗 是成長的重要一環。通過接納情感、尋求支持和不斷學習,將失敗轉化為寶貴的經驗。每一次挫折都為未來的成功鋪路,促使我們勇敢地迎接挑戰。

誠摯呼籲!

踏入2025年,失敗博物館將會再次與大家見面,我們現正籌備一系列的活動,期待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就跟大家分享更多!請密切留意我們的動向!

參考資料:
敘事治療 (Narrative therapy),精神健康手語平台,http://www.cslds.org/mental_health_databank/data_detail.php?id=67

〈向失敗學習的5個小貼士〉,《有「失」必有得》,wisdom.edu.hk/attachment/upload/files/Publication/20230425_2.pdf

White, M. (2002). Addressing personal failur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rrative Therapy and Community Work, No.3.

 

失敗博物館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