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小故事】書(輸),失敗不代表錯誤
文憑試將至,是時候檢視自己的學習進度了,我在意的並不是得到的分數,而是一些失去的分數。
考驗和時間。考驗你當下的反應,同時我亦覺得當下的失敗是給予自己更多的時間。如果沒有當初的失敗、沒有這條非常轉折的求學生涯,我不會知道我是喜歡讀書,喜歡追求知識。因此,我覺得當初的失敗,給我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自己。
也許就像只餘下灰燼的炭不能再燒起來一樣, 很多事情最終都不會有甚麼結果… 努力過,嘗試過,在過去一年來很努力的溫習,本來狀態就像一塊燒紅了的炭,準備全力以赴去應試了。 但一場疫情,考期未卜,洩氣了,現在就像只餘下灰燼的炭,燒不起來了。 編按:今次的疫情不少人的生活都大受影響,相信也有不少考生的心情都一樣忐忑不安。在擔心的時候,不妨也關心一下身邊的朋友,互相傾訴一下,說不定會找到更大的力量,一同面對這場未知的戰役。
我雖然名校出生,但一直成績平平,連續三年取得最佳進步獎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上學期總是玩樂太過,而家長日時都被訓話以逼使自己有所進步。 DSE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分數曾經令我很挫敗,因為那根本不能在香港升上好大學。
A-Level Retake期間,我唔敢同以前既朋友聯絡,自己一個宅在家中。有時都會諗埋一面, 我手上既分入唔入到想入既科?下年入U遇到以前既同學會唔會比人笑?我不斷咁諗,不斷咁自己嚇自己⋯⋯ 最後,總算入到UST。 如果有機會,我會同以前嘅自己講:擔憂係必然,但有時候可能只係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