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浪語,不爭朝日—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故事

一個人的成就,並不是一時三刻所能定調。不論是年少成名,還是大器晚成,讓人怎樣記起,才是成敗得失的衡量。

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但如果只是一夜爆紅,沒有後勁,也不過是細如微塵的小事,就像是唐代詩人陳子昂,曾在京城以高價買胡琴再當眾摔爛而成為一時焦點。

那時候,陳子昂兩次投考皆落第,苦無人知,在市集閒逛時見古琴索價百萬,吸引到不少京城中人來趁熱鬧,就豪氣地買了下來,再相約城中的人翌日到其府上欣賞琴音。

豈料聚集了一眾名門望仕後,他沒有表演胡琴,而是把胡琴摔爛,派發自己的詩作,終揚名天下,後來更成功考進朝廷。

然而,終其一身,其政治理想都無甚實踐,後來更接連被降職,失意的陳子昂登上薊北樓,寫下了《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最後,陳子昂年僅42歲時便死於獄中。以名立世,因名毀身。揚名一時,最終壯志未酬,如果陳子昂可如蘇軾一般把得失之心看輕一點,說不定不會如此悲鳴。而我們在衡量自己成敗的時候,也不必擔心自己能否揚名一時,如何保持自己的心境,也許比成敗本身更為重要。

失敗博物館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