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曉我的事

從失敗中學習,面對自己的困難,將「失敗」的經歷轉化成為持續成長的動力,行仁重義,在困頓中堅守自己的價值,就是一種立身知命的本領,也是「仁」的體現。古人歷史上遭遇的順逆榮辱,雖與今日有時代之異,情景之別,但以史為鑑,總有得著。就此,我們將會為大家搜羅一系列古代的經典,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面對自己的成敗得失,活出更好的自己。

劉晏造船 - 放遠眼光 看輕眼前的得失

唐代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民生凋敝,國庫空虛,當時的政治家劉晏為了穩定經濟,就著力改善漕運,確保貨物可以從江南地區運到中原,保持流通。當時他就推出補貼計劃,每造一艘船,政府就補貼一千緡,即一千兩,是當時造船成本價的一倍有多,雖成本不菲,但保障了安史後百年的漕運暢通,也屬值得。

劉晏造船 - 放遠眼光 看輕眼前的得失 Read More »

開誠佈公,唐代郭子儀教曉我的事

唐朝中葉,郭子儀領軍收復長安、洛陽,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一大功臣,唐肅宗就曾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位高權重,自會引人猜忌,亦不時有人暗中詆毀,但這對於郭子儀都絲毫無損。當時他在京城廣置宅邸,更讓王府大開門戶,不受禮節拘束。

開誠佈公,唐代郭子儀教曉我的事 Read More »

容人之量 — 東漢光武帝劉秀用人失敗的故事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立新,天下大亂。後來漢朝宗室劉秀等人起兵,恢復了劉姓天下。當時,劉秀奉命前往黃河以北的地區平亂,與割據一方的王郎一戰。善於用人的劉秀,一向信任下屬,以柔克剛,最終都能以弱勝強,擊敗王郎,奪回河北地區。

容人之量 — 東漢光武帝劉秀用人失敗的故事 Read More »

當遇上挫折時,你最希望師長對你說以下哪一句話?

當遇上挫折時,你最希望師長對你說以下哪一句話? 我明白你的心情。 你已經做得很好。 有需要可以找我。 這是今年DSE中文口試的題目,有時候遇上挫折,身邊的朋友出於好意,都總會跟你說聲加油,又或者告訴你會過得好好的,但當中的掙扎與痛苦,就只有自己才知道。《論語》裡面說:「不怨天,不尤人。」

當遇上挫折時,你最希望師長對你說以下哪一句話? Read More »

咬著青山不放鬆 任爾東南西北風 — 北宋李允則的小故事

北宋年間,地處邊境位置的雄州儲備了大量軍械,駐有重兵,以防範外敵。有一次,當時的知州李允之宴客期間,看到甲仗庫火,讓在座的客人都慌張不已。不過,當時李允之就一邊命人盡力救火,一邊請賓客繼續歡飲。李允則更下令負責參與救火的士卒不得外洩武備庫失火的情況,同時就暗中派遣親信到鄰近的州份秘密地運送兵器,以補充軍力。 後來有人背後指控他坐視火災而不救,他就解釋道:「方宴而焚,必奸人所為。若捨宴救火,事當不測。」 失火,既是一場損失,也是一場考驗。有時候,在經營生意上,在工作上,我們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辛辛苦苦經營而來的「儲備」,一下子被燒光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當然不免沮喪,但如何像李允之一樣解決問題,才是我們面對成敗之道。 把問題解決,才能繼續走下去,才能東山再起。自怨自艾,不能把失去了的找回來呢。

咬著青山不放鬆 任爾東南西北風 — 北宋李允則的小故事 Read More »

功名浪語,不爭朝日—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故事

一個人的成就,並不是一時三刻所能定調。不論是年少成名,還是大器晚成,讓人怎樣記起,才是成敗得失的衡量。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但如果只是一夜爆紅,沒有後勁,也不過是細如微塵的小事,就像是唐代詩人陳子昂,曾在京城以高價買胡琴再當眾摔爛而成為一時焦點…

功名浪語,不爭朝日—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故事 Read More »

不要去羨慕 不要去妒忌 - 柳宗元《蝜蝂傳》教曉我的事

唐代詩人柳宗元寫過一個故事,講述從前有一種叫「蝜蝂」的小蟲,總喜歡在路上遇到的東西就背起來,天性也愛攀高,常常累得半死,「躓仆不能起」,但一旦恢復體力,這種小蟲又再故態復萌。其實,有些成敗得失,本來就不是我們的事情,把所有事情都摃在自己身上,就如蝜蝂一樣,常常都要負重前行呢!

不要去羨慕 不要去妒忌 - 柳宗元《蝜蝂傳》教曉我的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