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小故事】克服口吃,卻差點陷入了憂鬱症

來自加拿大、現居港並服務於慈善團體的 N 先生,自十歲起開始出現語言障礙。不知道是因為壓力,還是太過活潑,導致他持續的口吃。嚴重到一個地步,他害怕講話,更不願意在人前表達自己,以免出現被別人取笑的尷尬場面。這是年紀小小的 N,是人生第一次面對重大的逆境,一般的孩子可能往往就此羞怯起來。

但是,N 卻選擇上網去研究可以如何幫助自己克服口吃。他驚奇地發現一位世上偉大的希臘演說家竟然面對過同樣的經歷!這希臘演說家把一些石頭放在嘴裡,然後對着大海大喊,直到對面海的人們可以聽到他的話。透過這個艱困的訓練,他鍛鍊自己的口部肌肉來增強它們的強度。

不用擔心!N 沒有做到這麼極端。他每天使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把錯誤發音的地方找出來,重覆播放練習。這個過程讓他意識到練習的重要性,有別於別人單純認為溝通是理所當然的能力。現在每次公開演說,他都充滿自信,因為他知道他準備充足!

但是,當 N 中學畢業的時候,他卻差點陷入了憂鬱症,因為他覺得人生了無生趣。然而,他比沒有讓自己停下來,反而經過深度的思考,而決定要走不一樣的人生路。「觀察社會和新聞,可能大部份人活着的意義, 就是讀書、工作、 買樓、(幸運的話)結婚和生孩子…可能因為我的好奇心,我們的世界遠比完美有着巨大的距離,我執著於如何貢獻我一輩子的才能(不論大小)來改變世界!」

 

今天的 N 完成了為人羨慕的學業成就-畢業於世界最著名的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Saïd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MBA),很難想像他是如何從這樣顛簸的道路走來。 N 的願望是當人生落幕的時候,他可以坦誠的告訴自己,他曾經讓世界變得更好!

在這裏,將為大家分享一個戰勝負面情緒的逆循環的方法-「未來」的信念-使用「如果X,我就Y」的策略,找尋解決方案。像 N 「如果」我想克服語言障礙,「我就」學習別人如何訓練自己克服它。「如果」我不滿於現在,「我就」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和選擇正確的道路。

透過 N 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着眼於「未來」的信念,戰勝負面情緒的逆循環。面對失敗和逆境,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坦然接受了自己的不足。然後,他沒有只是坐着等待、把自己困在不安的情緒底下,而是訂下「未來」的目標,積極尋找提升自己的方法。 訓練是辛苦的,但透過長年累月的努力,他一步一步走得更前。正如他所說:「每年有365天,可以讓我學習到新的技能!」

失敗博物館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