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班倒數第一,到考進 亞洲第一

「你憑甚麼在這裡?」

從小到大,對於台上演講、拍照、社交應酬都會有種不自在的感覺。也不喜歡露齒而笑,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牙齒長得不太整齊。對於自己,其實沒有很大的自信。

小學的時候試過全班倒數第一,家人都說後來我能夠考進大學,已經超額完成。所以我實在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可以考進 新加坡國立大學 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如願修讀 公共行政碩士課程 (MPA)。

記得兩年前在一個碩士獎學金面試的時候,有位評審問我:「你要到新加坡讀公共行政,但你本科和工作都沒有相關經驗,你覺得自己到時可以怎樣跟你的同學溝通?」

最後通過了面試,但那邊學校希望我修讀兩年的 MPP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課程,而不是報讀的 MPA,仔細算過,機會成本太高,只得放棄。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自己沒有甚麼很大的才幹,也有點笨拙。後來入選了一個亞太區的青年領袖計劃,那時候 Michelle Obama 在台上的分享,令我突然明白了我們也不用太看輕自己。她說:「以前也有很多人質疑我為甚麼能夠坐在這裡,有時候也會不習慣出席一些場合,但你要明白,你是值得擁有這個機會的,所以你才會在這裡,你要習慣在這裡 (Being here)。」

也記得當時有一個課堂也是滿有意思的,那個課堂的導師教曉我們把外在的頭銜、名譽都通通摘下來,再看看自己裡面還有甚麼,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和弱點,因為這才是決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們一直相信比起成功,我們更應該學會如何面對失敗。事實上,正正是因為第一年報考失敗,才讓我去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歷。有了新的經驗,也重新整理好自己的履歷,翌年我再次報讀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的MPA課程,終於如願考獲全額獎學金,能夠在新加坡修讀這個課程。

我想,我們辦「#失敗博物館」也有類似的想法,我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討論的氛圍,可以與大家一起認清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希望學習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批評和冷嘲熱諷,做一個更好的人。

疫情下,很多實體活動都辦不了,所以我們今年也把講座改為網上進行。今個月底,我就會主持其中一場講座,總結一下考取獎學金失敗的經驗,也會跟大家分享不同的獎學金計劃以及一些近況分享啦。

活動詳情:https://www.musefailures.com/workshops-2021/

直接報名:https://bit.ly/moef-2021-workshops